威九·国际(中国)官方网站栏题: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周至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10年 实现“新农人”梦想90后王驰作为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最初,他选择了一份在大城市上海的工作,但后来,他决定回到家乡,扎根基层,至今有10年了威九国际,他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收获颇丰,也带动众多父老乡亲增收,干出了一份有意义的事业。
王驰,出生于1990年,西安市周至人。2013年,王驰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来到上海,在一家世界100强外资化工公司上班。
有一次,他回家乡探亲,看到农村电商发展有巨大潜力。回到上海后,想了想,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离开大城市,回农村!2015年年底,他回到了家乡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
“现在回想,当时还是挺热血的,说回来就回来了。当时想,既然回来,就好好干,做一个‘不走寻常路’的新农民,为家长的变化增砖加瓦威九国际。”2月21日,王驰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回到家乡后,他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伙伴,组成了团队,开始了“电商之路”。创业是艰苦的,“当时家里人不理解,觉得好不容易供我走出农村,结果又回到了农村,村里人也说闲话。解释不清楚我就不说,用行动证明自己。”王驰说,当时他在地里的大棚住了半年多,好几次也想过放弃,但在朋友和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咬牙坚持下来了。
王驰有了将秦岭荠菜销往外地的想法。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后,他率先选取秦岭荠菜、野生洋槐花等投资小、竞争低的产品,并在周至县电商微商联盟的帮助下,将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了全国各地,这次尝试大获成功。随后他又将秦岭的洋槐花、婆婆丁、香椿等特色季节性产品和猕猴桃、樱桃、水蜜桃、黑布林等周至特色农产品纳入电商销售体系,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选购。
根据那几年统计的一组数据,2021年,帮助10余户农民销售黑布林8万余斤左右,50多户农民销售猕猴桃105万斤左右,先后带动8人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2021年实现全年销售额358万元;截至2022年7月,他拥有“铁杆”客户1000余个,合作团队8个,活跃代理35个左右,发展出线个。
家门口的电商,让村民的农产品不愁卖,帮助村民解决了销路,增加了收入。除了山货,在收购村民猕猴桃时,王驰也会适当关照村中的贫困户与特殊家庭,用真心换真心后,村民的猕猴桃也会优先拿来关照“自家”的生意。
解决了销售端,王驰和团队又打算把种植端也按高标准做起来。在母校陕西科技大学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在80亩猕猴桃园内对土壤进行了改良,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通透性,最终提高了果品品质。
农场种植、电子商务、观光采摘等一起发展,王驰和伙伴们实现了产销研一体的农业新模式,在家乡实现了“新农人”的梦想。
“我是农民的儿子,现在又作为一个新农人回到了家乡,与这片土地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链接,我也愿意通过努力,让家乡变得更美好。”王驰说。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团队合作,在陕西本地率先开展可降解地膜和生物质系列肥料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旨在解决目前土壤污染的系列关键问题,从而让他带领的公司种出来的产品更绿色、更健康。目前该创新产品(可降解地膜和生物质系列肥料)已在本地猕猴桃等产品上试应用,在商洛镇安药材种植、灞桥草莓种植上开展试验,并且试验效果良好。
此外,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王驰和团队负责运营村里的物流中心。“这里有很大的冷库,刚开始时,我们用的是我家的小旧冷库,现在这个冷库规模很大,也能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月21日,王驰说。
现在,家人和村里人对王驰刮目相看。57岁的范军盼也是周一村人。2月21日,他说:“我是看着王驰长大的,娃很优秀,考上了大学,并且把才能发挥在家乡。我在村里的物流中心上班,负责分拣、打包等,干了有两三年了,每个月大约有4000元的收入。”
范军盼说,像他这个年龄的农民,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工作,能在家门口干这样一份工作,他真的是很高兴!“这个收入能给我家补贴不少威九国际,我还准备攒起来养老。”
王驰创办了西安市绿手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返乡创业这些年,他获得陕西省技能大赛第一名、首届西安市农村电子商务大赛创业组第一名、周至县农广校致富带头人创业导师、西安市优秀高素质农民、陕西省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西安市新锐型企业家称号等。
未来,王驰希望自己的团队能继续扎根基层,用新科技、新思路,带动家乡一起发展。他希望在他的带动下,涌现出更多爱家乡、爱农业、爱创新的青年,和他一起努力拼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 “不平凡”的力量!